当今时代,书法的社会化实用功能急剧衰减,独立成为一种颇具审美意味的艺术形式。山东书法家郝瑞民追根溯源,在坚持书法艺术趣味、人文气息和表现形式的同时,也努力使其成为一种生活场景,在实用中普及书法,从火热的生活中汲取书法在新时代前行的新能量,走出一条守正创新的艺术路径。
暮春时节,窗外的蔷薇丛依稀含苞。郝瑞民从春日阳光中走进室内,他的目光似乎也沾染了春日的气息,澄明温和。他的身上有一种静谧的气息,想来是常年潜心书法创作的秉质所然。徐徐展开他的书法作品,其草书厚润典雅、严守法度,令人观之心生恬然意趣。
生活与书法
在鲁西的一个小村庄,郝瑞民感受到书法给农耕时代的人们带来的愉悦,就像自然界的阳光、空气和水一样,润物细无声地滋润着精神世界;也像四肢、脊梁和大脑,成为一个人身心的具体组成部分。对于我们这个民族而言,数千年来,书法就具有这样的功能。
40多年前,一个春节的前夕,7岁的郝瑞民去祖姑父家走亲戚,正赶上祖姑父在写过年对联。只见一卷卷大红色的对联纸堆在书案旁,在清雅的墨香中,祖姑父提笔凝神,略加思索,毛笔在红纸上从容游走,不需多时,一副对联已经书毕。春节前为乡亲们写对联已成为祖姑父每年必做的一件事,郝瑞民一直都记得乡亲们拿到对联后,对祖姑父书法作品赞不绝口的情景。行走在每个乡村,家家户户大门上的红色春联和屋里丰富多彩的年画,占据了人们的视觉世界,悄无声息地传承着祖祖辈辈积淀的优秀传统文化,无形中构筑起一种使中华文脉延绵不绝的“汉字基因”,影响了很多人的生活道路。郝瑞民就是这种“书法情景”造就的艺术家。
18岁那年,对书法已经有相当感悟的郝瑞民,拜别家乡父老,步入军营。男儿立志出乡关,学不成名誓不还。十年军旅生涯,他继续把书法创作融入火热的军队生涯,干过部队的宣传工作,出板报,制作官兵花名册,他的书法字体向来备受领导和战友的欢迎。在宣传栏或黑板前,人们经常能看到,一个干净利索、着装整齐的小伙子在认真书写着,他出的板报经常在比赛中获奖。每年老兵退伍,战友们有的白床单不舍得用,会专门请郝瑞民题字“军魂”“军旅生涯”等带回家留作纪念。在部队数年,他的书法技艺大进,并深切领悟到:走出书斋、展厅,走向社会深处,融入人民生活,应该是书法成为这门古老艺术不断探索的方向。
书法不仅构筑其一个地方的整体氛围和文化面貌,还熔铸着书家的性格和思想。转业到地方工作以后,郝瑞民每天没有特殊情况,坚持提前半小时上班,任劳任怨,勤勤恳恳,在工作中多次立功受奖,被领导夸赞为“老黄牛”“多面手”。此外,他对书法家只注重经济利益的现象颇感忧虑,坚持自己“书法要注重社会实用性”的理念,在宣纸之外,艺术家的天地更开阔。他为单位书写各类证书几万个,寄给各市的文件,他自己写信封,有人直接作为艺术品收藏了。2013年,他应邀为中国第十届艺术博览会无偿书写获奖荣誉证书300多个并谢绝酬劳。2018年5月,为学雷锋、献爱心,向济南市甸柳第一中学捐赠“励志”书法作品70多幅。2020年3月、2022年5月,为助力抗疫,学雷锋、献爱心,向基层工作者表达敬意,分别向济南市睦和苑社区居委会、银座花园社区居委会,各捐赠书法作品20幅。
郝瑞民为人谦和乐于助人有爱心,喜欢成人之美。他说,人格的修炼,不能仅靠面壁而立、得于纸上,还要深入生活。要在字里写出筋、骨、血、肉的感觉,必须走进生活深处,吃透生活底蕴。只有对生命意义和生活内涵有深刻领悟,才可能做到“笼天地于形内,挫万物于笔端”。书画清高,首重人品,品节即优,不但人人重其笔墨,更钦仰其人。这是千百年来成就斐然的书画家之共性,也是郝瑞民从实用书法中升华出的人生境界。
艺术与人生
郝瑞民以书法回馈社会,书法也成为他的一种生活方式,一个安放灵魂的“精神故乡”。在追求书法的道路上,他感受到极大的精神愉悦。
书法是“法”,有清晰的传承脉络、风格流派和表现形式。郝瑞民认为,学习书法首先要继承好传统,领悟古人之法。幼年,除了祖姑父的熏陶之外,郝瑞民的曾祖父是民间艺人,会雕刻、二胡等传统艺术。耳濡目染,在亲友们的鼓励之下,郝瑞民拿起毛笔,从此步入书法艺术的景行之道。临帖是书家的终生功课。历史上经典的书帖很多,他一路遍撷繁花,颜真卿、柳公权、孙过庭、董香光,又溯本追源,直追陆机、二王……笔耕不辍,使他有了扎实的书法功底,临习涉猎真草隶篆诸体,融会贯通,举一反三,逐渐悟得书法的真谛。徜徉在古典文化中的翩翩少年,亦沉醉于风华殊丽的笔锋流转中,线条的跌宕承传总有风雅的温润气息。
郝瑞民属牛,性格中有坚韧不拔和锲而不舍的因子,精研书法艺术时更能体现他持之以恒的精神。因为那是一个多么令人迷恋的世界啊,感情可以像河水一样自然流淌,像海浪一样汹涌奔腾。他在部队学车的时候依然坚持练字,条件简陋,就以仓库里一个小方凳为桌,在忽明忽暗的蜡烛光线下,忍受着蚊虫的搅扰,认认真真地临帖。此情此景亦是让战友们感动,他的日常练习之作也被人拿去收藏了。
他最终选择草书作为自己的主攻对象,这种历史上始终被统治者鄙视的书体,却是书家的最爱,它最能代表书法高度和狂放的艺术精神,也最能释放人类的感情和愿望。一个勤勉的书法家,在宣纸上的修炼,写的不是技法,是文化,是如何把书法作品锤炼成一种真正高度凝练而牢笼百态的文化意象。中国书法就其境界而言,是书法家智慧、思想、品格的外延,也是学养的印证。
郝瑞民对书法的痴爱已经浸透了他的日常生活,零碎的时间被他利用起来研习书法。他脑子里每时每刻想着书法二字,书法字帖和书法字典随身携带,走到大街上看到有字的地方,如广告牌、门头等,脑海里立马想到此字用草书应该怎么写,如想不起来就马上查看,看到用书法不会写的字就感到很兴奋。他在手机上下载了两套“书法字典”软件,看到不会的字,如果当时没有纸和笔就以手指代笔在手背上写上十遍,就怕忘了。在家陪孩子吃饭的时候、在幽静的公园散步时、在等公交车或长或短的时间里,想到或看到不熟的字,他立即利用几分甚至几十秒的时间迅速打开手机书法字典软件查找,进行读帖和揣摩其写法。旅游途中也是他开阔书法眼界的好机会,如遇到好的牌匾楹联,他就会停下脚步,怔怔地望着那些书法作品,悉心分析揣摩。
他的书法作品,意在笔先,性情流转其间。他用书法为自己营造了一片“世外桃源”。
思想与境界
与笔墨合二为一,郝瑞民“腹有诗书气自华”,养成了谦谦君子的品性,脸上是真诚的笑容,举手投足中规中矩,着装仪表一丝不拘,整个人透着干练和精神,干起工作来,有一股绵绵不绝的强大力量在支撑,似乎有用不完的劲头。
正所谓字如其人,郝瑞民在“与古翱翔”的情景下完成自己的艺术蜕变,其书法作品融汇晋风神、唐规整、明韵致,质朴厚重而不失灵动,点画之间洋溢着一股淡雅的文气。其字形姿态唯美但不过分张扬,气息冲和,刚柔相济,散逸精微,既有法度,又有较高的审美境界。这一艺术苦旅渗透出他带有浓郁自我意味的理性精神。
书声渐起,郝瑞民的书法作品被收入《中国著名书法家精英博览》《中国当代书画艺术家名典》《中华人民共和国书画名家作品集》《中国钢笔书法艺术博览》《中国当代书画家代表作典库》《中国书法家作品大存》等书藉,发表在《解放军报》《前卫报》《齐鲁晚报》《济南时报》等报刊。后来,郝瑞民拜在书法家于茂阳先生门下,其书法还得到中国书协副主席张业法、顾亚龙等先生的指点,受到中国文联副主席、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潘鲁生先生的好评。郝瑞民现为山东省书法家协会会员,中国硬笔书法协会会员,山东文化艺术研究院研究员,山东省硬笔书法家协会理事等。
恰如《中庸》所言:“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,致广大而尽精微,极高明而道中庸,温故而知新,敦厚以崇礼。”郝瑞民身上的这些风度气息,或许也因为书法艺术的浸染,在浑然无觉中吐纳厚博深远的恢弘之气。
一方面,郝瑞民还寻源古法、练好内功,不断提高学养,丰富作品的文化内涵和诗意品格。郝瑞民习古临帖的范围十分广泛,而后独钟于智永的草书,从中汲取一些符合自我性灵的因素发扬光大并蔚为规模;另一方面,他非常注重修炼“书外功夫”,培养对生活和自然的艺术敏感,真正沉潜到包罗万象的社会实践中去。“寓学养于点画之中,得风神于笔墨之外”,让书法艺术具有时代感。
他从生活走抽象出书法的笔墨,再把笔墨回归到实际生活,让抽象思维运用的符号,变成活泼的、有生命、有灵魂的载体,表达自己心中的修炼境界,描述人类精神的实相。
书尚清而厚,清厚要必本于心行。不然,书虽幸免薄浊,亦但为他人写照而已。所以郝瑞民的作品才会芳华流转,愈加贴近其人格取向。这样,书法艺术与郝瑞民的修心之间便构成了一种性灵的依存相关,墨色浓淡总相宜,熠熠生辉……(夏丽娟 宋孝波)
下一篇:一张照片改变了我的人生
本栏推荐文章
本栏最新文章